由一个商人,不小心就蜕变成了一个颇有品位的收藏家甚至鉴赏家,还把钱赚了。没事的时候,晒晒太阳、喝喝茶、听听小曲儿、啃俩螃蟹、看看字画,美死了吧!再者,藏着的那些宝贝精品,你就是睡大觉它们都替你升值下钱呢,天底下还有比这更美的事儿吗?比放高利贷都受人羡慕嫉妒+恨啊!收藏家是“倒卖”出来的,没错吧? 随着“倒卖”的时间越来越长……一不小心成了收藏家·鉴赏家·艺术家了……文化人了……见了不要这么叫我啊。不好意思的了……
通过倒卖字画,如果你做的不算太小的话,每年经过你手的宝贝太多了,这么多宝贝原迹是一般人无法亲手把玩的,这不仅仅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熏陶的过程,整天浸淫在艺术品种,人的品味不越来越高才怪呢。那么这大量的字画过手,以及有那么多的机会去面对、去接触这些东西,肯定你能有机会发现、淘到你最心仪的东西,慢慢的你不成为一个手里有诸多宝贝的大藏家都是不可能的。
什么产品都需要市场来运作------也就是“倒卖”。作为书画来说难度就更大了。它不是生活必需品。是一个高于生活的东西---思想用品(自己起的)。也是需要一定的思想境界和经济基础的……所以,想参与就要仔细研究了……
水平有限……朋友自己慢慢体会吧!
书画收藏的七个经验和两个教训
收藏可以让人赏心悦目,收藏亦可以陶冶情操,丰富生活和知识,还对以使藏家的投资增值。然而,错误的收藏,不仅使人身心受损,经济上还要吃大亏。下面谈一谈我在收藏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教训,供同好参考。
曾记得文化革命后期,书画艺术品市场刚刚恢复,以北京荣宝斋等画店的价格为例,一张王雪涛三平尺的好画才卖45元,蒋兆和八平尺的《陶渊明采菊图》卖175元,关山月八平尺的《墨牡丹》卖145元,刘继由八平尺的工笔仕女卖160元,叶浅予三平尺的《印度舞》卖60元,关松房三平尺的山水卖45元,郭传璋六平尺的山水卖60元,董寿平四平尺山水卖60元,黄胄六平尺的《采药归来图》卖65无,李可染三平尺的牛卖45元,三平尺的山水卖90元。李苦禅八平尺的《松竹海岁寒三友图》卖240元,吴作人三平尺的画卖60元左右,一张二尺或三尺的齐白石画卖50元至150元,徐悲鸿八平尺的马卖200元至280元,王铎几尺长、一尺八寸宽的书法卖180元,傅抱石1.5平尺的一字一画卖 80元,启功三尺条书法卖 10元,范曾六尺整纸的大画才卖108元。从以上可见,那时的画多么便宜,许多大名家和一般名家的画卖价差价很小。画店收购名家画,一般就定10至15元一平方尺,象范曾等人的画才几元一平方尺,现在这些画值多少钱,行家心里都很明白。就是外行,一看画店里的字画的标价也就很明白了。这些人的画价到现在不过二十来年,就翻了几十倍到几千倍,那时如懂谁好谁差,并懂得投资经营,花钱去买大名家的好画,那现在还了得。所以收藏首先要懂得什么画是好画,要掌握判断书画好坏的标准,因为书画本身的经济价值是由书画本身包含的艺术价值决定的。下面谈一些我在这方面的经验和体会。
经验之一:要掌握评判书画艺术水平的标准
我看一幅画的优劣或一个画家的艺术水平主要从两个方面去看:首先看此幅画反映出该画家绘画基本功的水平。基本功的水平又从四个要素上看。
一、看画家造型变型是否合理
齐白石讲:“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数胜,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黄宾虹讲:“以不似之似为真似”,徐悲鸿讲:“造型、解剖、结构准确”,这些都是在讲造型的道理。
二、看画中的章法、构图是否严谨
有的画画的,故意把一些人物和山水画的造型画得极夸张,追求所谓抽象派、印象派,让人看了不知是什么东西。造型过分了也没有人愿意看,他们的作品自然就被淘汰了。你看梁楷的《泼墨仙人》和林风眠、黄永七的人物画都有夸张,但很有情趣。有的画家画的画,人物山水画得很碎,上、下、远、近、左、右搭配不符合自然中的情理,让人看了不舒服,草、树、山、石都是等距离并排地长,看了很匠气。你看黄宾虹、李可染、钱松喦、陆俨少的山水画,吴作人的动物画,蒋兆和的人物画,齐白石的花鸟画,章法、构图多严谨。
三、看该画中反映出画家的用笔、用墨、设色是否恰到好处。
你看黄宾虹画中的线很有力量感,有的线就像小铁棍。石涛运笔,干小带湿,有血、有肉、有骨。石溪、钱松喦都用颤笔,那线绵里藏针。沈周点苔,那苔点既有沉着感,又有浮动感。董其昌用墨让人觉得高雅、纯净,梁楷用墨让人觉得淋漓、酣畅。恽寿平用色,让人觉得艳而不俗。
四、看该画反映出画家能否在传统绘画基本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别人都用前人用过的皴法画,而你又率先使用了一种新的皴法,这就是创新。比如傅抱石先生的破笔皴,这种皴法使他画山有风,画水有声,画云会动。再有钱松喦多次去黄土高原写生,就创造了“黄土高原皴”,这种皴法更好地反映了黄土高原的地质、地貌。自古画家绘画最忌用紫色,钱松喦就在绘画时大胆使用紫色,让你看了还很舒服,这就是在设色上的创新。
其次看此幅画反映出该画家绘画语言的水平。绘画语言也从四个方面看:
一、看绘画的选题和表达是否有创新
比如过去的画家都画屈原,而蒋兆和却画了一幅《流民图》;比如过去的画家都画鹤、马、牛、猴,而吴作人先生呢,偏偏选择了熊猫;过去的画家都画华山、泰山、黄山,钱松喦先生画黄土高原,这些都是在绘画选题上有创新。前人的绘画中多次出现毛驴,但都是作为配人景物,而毛驴在黄胄先生的画中却成了主题,并且千姿百态,生动异常,这就是在表达上有创新。像齐白石、李可染、钱松喦、吴作人、蒋兆和、黄胄、刘继卣等画家在绘画的选题和表达上都有创新。
二、看该作品的气韵是否生动
有的画画出的人物、山水、花卉都很呆板,象是摆在那儿的。有的画家画的山水、花卉都带着灵性,是活的,这就是气韵生动。你看傅抱石的泉水,好像在流;徐悲鸿画的马,好像会跑;叶浅予画的人物,好像还在跳舞。这些都属于气韵生动。
三、看该画的意境是否深邃
有的画看一遍就够了,过后就忘了,有的画越看越爱看,百看不厌,过后脑子里还有深深的印象,并且给人的想象力带来驰骋的余地,这就是因为该画意境深邃造成的。你看梁楷画的《泼墨仙人》,让人百看不厌,就是这样。
四、看该画的格调是否高雅
有的画画的无论是山水、人物,还是花鸟、动物,让人一看就觉粗俗不堪,但有些大师级画家画出的山水、人物、花鸟、动物,让人一看就觉得很雅。
以上“两人方面、八条要素”就是我鉴赏书画好坏的依据。掌握了鉴赏书画好坏的依据,你就知道什么画艺术水平高,什么画艺术水平低,什么画能升值,什么画会被淘汰。于是就能决定该收藏谁的,收多少,不该收藏谁的画了。
经验之二:要会选择鉴定家
懂得该收什么样的书画后,马上又遇到了一个问题,就是将要收藏的作品的真假问题。请什么样的人帮助鉴定真假,也就是应该请谁帮助鉴定真假,也就是应该请谁帮助“掌眼”。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收藏家,远的不说,从项子京开始,清朝的江春、安岐,还有最大的收藏家乾隆皇帝,直到张伯驹,他们都收藏了很多名贵书画,现在一鉴定,很多都是后人临摹的。因为那时藏品都分散于各收藏家手中秘藏,鉴定家无法互相比较、鉴定。现在绝大多数名贵的书画都藏于国家博物馆,鉴藏家可做充分的比较、鉴定,所以有可能前人认为真的东西,现在确定是假的。但由于真的没有了,假的也有些年代了,作资料仍很有价值。可见,鉴定的过程,是一个比较和不断学习、研究提高的过程。我认为中国的鉴定家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对清以前的书画作品看的多有鉴定经验的。
第二类,对清以来的书画有一定的研究,但主要是对情至民国书画作品看得多,有鉴定经验 。
第三类,对清以来作品有研究,对民国期间的作品也有一些研究,但对当代书画作品看得多、收藏得多,有收藏经验。你要收藏的作品属于哪个时期的,就应该找对那个时期书画看得多,研究得多,收藏得多,买卖得多的鉴定家去鉴定。鉴定家也有出错的时候。每个鉴定家都有白己一定的知识领域,从来就没有全能的鉴定家,也从来就没有不出错的鉴定家,只不过大鉴定家比小鉴定家出错少。现代的书画也可找作家本人或亲属协助鉴定,有据可依的意见可信。
经验之三:要会评估书画的价格
会选择鉴定家后,就该懂得如何评估书画的价格。因为只有懂得如何评估书画的价格,收藏东西时才不会花冤枉钱。我认为书画的价格一般由以下六个因素决定:
一、书画本身所具有的艺术水平。
例如艺术水平高的齐白石书画,要比王雪涛书画的价格贵得多,要高数倍至上百倍。但王雪涛书画中的精品可能要比齐白石差的作品贵,齐白石自己书画中的艺术水平高的精品,又要比自己普通的作品贵数倍至几十倍。
二、书画的大小和品相
同等艺术水平的书画作品,大的比小的贵。品相指书画作品的相貌,书画作品底子上有残、缺。破、脏、掉色、涂改、添、挖补的称为品相不好,当然品相好的比品相不好的要贵,但成扇、册页、手卷比同水平、同大小、同品相的挂轴书画要贵。
三、书画作品是否珍稀。
高水平书画艺术家的作品传世越少越贵,所谓“黄金有价艺无价”就是这个道理。
四、书画是否传承有绪,是否有名人上款和题跋
同等艺术水平的书画中那些传承有绪、有名人上款、名人题跋比没有的贵。
五、书画是否得到收藏者的共识和需求
得到收藏者共识和需求的书画比没有得到的要贵。元朝吴镇的书画在没有得到收藏者共识和需求前很不值钱,在得到收藏家正确的共识和需求后就非常值钱。像黄宾虹、陆俨少,钱松喦等都有这种情况。有的人的书画被画商“炒”得很贵,但得到收藏者的正确的共识后就不值钱了。有的书画价格其作者活着时贵,去世后更贵;有的书画价格其作者活着时不值钱,死了以后很值钱。有的书画家作品常年不增值或增值很慢,甚至于贬值,这些都是前述道理造成的。
六、书画作品所处的社会状态和出售者的综合状态。
书画处在经济繁荣的社会状态时就高,反之就便宜。现在中国人“百万之户”过百万了,傅抱石画的一幅《丽人行》卖了1078万元就是国内人买的。收藏者综合状态好时就比不好时要价高得多。溥心番卖给张伯驹《中复帖》,是在经济状态好时,绝对不会只卖同万白洋。能正确评估书画的价格,就会正确对待那些贵得离谱的书画,也能正确对待那些便宜得离谱的书画,因为这类书画假的多。还要注意一点就是要正确对待老书画和现代书画的价格。不要总以为古老的、稀少的书画价格就高,就是国宝,其实不尽然。因书画的价格是山其本身所具有的艺术水平决定的,所以有些艺术水平低,资料价值差的古老的、稀少的书画并不贵。从明朝到清末,书画作品值钱的书画家不就六十几位嘛,为什么现代一些艺术大师的作品要比清以前很多书画名家之作品贵得多呢,因其艺术水平比前人高。很多人也许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现代一些艺术大师的作品就是国宝,“艺无古今”嘛。
经验之四:会把握买卖的机遇,及时调整收藏结构
好的书画作品,往往可遇而不可求,一旦遇到最好不要放过。好的书画作品可能价格要高些,但这是合理的,如果不把握机遇果断买进,那可能失之交臂永不可得了。要卖掉那些没有收藏价值的东西,在它最值钱的时候卖出去。要买进那些有收藏价值的东西,在它价格最低的时候买进来。这是一门艺术,把自己的收藏往高(艺术水平高的)、精(特殊好的)、尖(好而极少的)上发展,这就叫调整收藏结构,还有一些作品虽好但是题材重复的,最好把它卖掉,换成自己没有的好东西。
经验之五:要有主见,不要追潮流
前几年,因一些画商的需要,把石鲁、陈子庄、黄秋园、张大千“泼彩”的画价格炒得很高,对于这种情况,收藏家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把握自己,不要追潮流,否则等这阵炒风过后,就会发现白己上当了,不应该把那些东西买回来。石鲁虽然有创新的思维,但笔墨功力不扎实。陈子庄也如此。黄秋国有一定的笔墨功力,但意境太旧。某位画家画的东西,很多线条是用针管灌上颜色滋出来的,并且不会用毛笔写字,他是用画西画的方法画中国画,又用画中国画的方法画油画,他既没有中国画的基本功,又没有油画的基本功,因此他的艺术是有争议的。还有张大千的“泼彩”是用容器泼出来的,而不是用笔画出“泼”的效果(梁指就是用笔画出“泼”的效果)。所以他的“泼彩”画假得很容易,也很多,比较难鉴定。张大千离开大陆后,离开了这块肥沃的中国画的土壤以后,他的画好的少。从总体上看,张大千的作品创造少,所以不要人云亦云追潮流,要有自己的主见,就会少上当。
经验之六:要从收藏家发展成鉴赏家
作为一个收藏家,如果不同时是个鉴赏家,那是很危险的。因为不懂鉴赏就得听别人的,买东西时别人又不掏钱,他看错了损失是你的,况且你收藏那么多作品,真的、好的本身就是鉴定的依据。只要你经常学习、研究,与别人交流经验,那完全可以成为一个鉴赏家。“鉴赏”并不是一门“玄学”,鉴赏就是研究比较,真的与真的比,找出书画家创作的风格和不同时期不同面貌的规律。真的与假的比,找出判定真、假的道理。假的与假的比,找出作假者作伪的规律。
要想成为鉴赏家就必须作到:一、向鉴赏家学习、请教。学习他们的经验,汲取他们的教训。二、向书本学习。例如了解书画家的生平与艺术风格。某拍卖公司拍卖一收藏家收藏的《青蛙蝌蚪》扇面,扇面的落款为“甲戌春三月为昌庭先生画于旧京,白石齐磺时年七十又四矣”,你若了解齐白石生平,看过张次溪笔录,齐白石自述其七十二岁时,有个算命先生认为他牛年不利,以瞒天过海法加了二岁,所以齐白石在1937年,落款就是七十七岁,1939年就写七十九岁,依此推该作品的作伪,不知齐白石是从1937年才多加了二岁,他从后往前推,1934年就写了七十又四,所以此扇面必假。三、向书画作者和书画本身学习。这可以了解作者的创作思想和作画时的处处心机,也可以从作品上看出作者的绘画功力。四、要向大自然和社会学习。因收画家创作的作品,是对大自然和社会的反映,所以向大自然和社会学习可以了解他们创作的基础,以判断其创作是否合理。从收藏家发展成鉴定家还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那就是你有藏品,藏品就是重要的鉴定资料。
经验之七:要爱护好保管好收藏品
收藏品是收藏家的心爱之物,一定要爱护好、保管好。藏品一定要放在防虫、防潮、防霉、远离火种的地方。打开画的时候一定要用两手攥着轴头慢慢往开打。卷起来的时候,最好转动轴杆让画面均匀受力往上卷。没裱的画最好不要折着压着放,被折着压着放的作品,放时间长了,在装裱好后,你会发现底子上往往留着折的痕迹,画的品相不好了,让人看了,觉得不舒服。有的画像傅抱石先生的画,重新揭裱时,应告诉被画师傅不要多冲洗,冲多了裱出来后会发现画面上的墨、色掉得很厉害。有的老画,裱工时间很长了,能不揭裱的最好不要揭裱,如必须揭裱时,就提醒裱画师用水闷的时间长一些,最好不要把“命纸”揭掉。这样揭裱,才不易伤着画。还应跟裱画师交待书、画上墙后要看着潲水,不要把画被崩了。有一次,李可染画了一张六尺整纸的山水画,因拿日本展览,请一裱画师装谦,当裱画师把裱好的画拿给李可染先生时,突然发现画的上面有一条一尺多长的口子,李可染先生眼泪马上就下来了,因为这张画他画了近二个月。
教训之一:出手与否欠思量
我刚开始收藏时,因为书读得少,不太懂得一些大画家在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性和其作品的珍稀性,把这些作品与一些老的收藏家交换收藏品时换了出去,后来了解到这些书画家历史地位的重要性时,再想收其作品却收不到了。这就是说没看懂大画家的藏品不要轻易出手。若出了手以后又懂得了,就后悔莫及了。还有这种情况,一些特别好的书画作品,别人送来因为要的钱多了一些我没舍得买,以后再想多花钱买却买不到了。还有一些该收藏的作品,由于对该作品的作者没有正确认识而没有收藏。七十年代晚期钱松喦先生的作品很便宜,由于北京地区的画店其作品较少,我对他的作品看得少,当然缺乏研究,就没有收藏。97年时从他的亲属处看了他创作的大量精品,这才研究他的作品和生平,认识到他在中国绘画史上重要的时代意义,于是才开始注意收藏他的精品,代价是花了比七十年代末多上百倍的钱。
教训之二:假作真时真亦假
买假画上当的情况,大致可分几类:1、鉴定家鉴定错误造成的。迷信名鉴定家,见有的书画上有著名鉴定家的跋,就买了,后研究发现是假的。有的东西是通过鉴定家买的,后研究发现是假的。2、信任国营画店造成的。以前总觉得国营画店,尤其是有名气的国营画店不会卖假货,于是买东西时候就不注意鉴定,买了后经研究发现是假的。吃了亏一想,国营画店卖的很多货,都是他们自己收进来的,他们也有因鉴定错而收错的时候。3、相信朋友造成的。有的关系很好的朋友拿来的东西,出于对朋友的信任,没仔细鉴定就收了,后研究是假的。4、相信作者及其亲属造成的。有一次一个开画店的朋友和一个卖画的,拿来一张画说:我们一起到该署名的作者家去鉴定真假。于是一起去了作者家,作者说是真的,我就买了,后研究知是假的,并知道了是谁做假的,这才意识到作者老了,并有眼疾,对假得好一些的作品已分不清真伪了。还有一次也是这种情况,朋友拿来一张傅杰就买了,后来我知道是谁假的,就退了回去。当然也有相反的情况,有一次我从北京文物店的朋友处买了一张画,朋友拿给作者看,作者偏说是假的,说这一年没给北京文物店画过,可查文物店的库存和收购记录,该画家该年卖给了文物店一批画。真不知是什么原因作者要这么说,以后还遇到过别的画家也这样。还有一次,我在一个画店里看到一张山水画,初看觉得不好,但拿给作者的夫人和儿子看,他们都说真,于是我就买了,后研究发现是假的,才明白作者的夫人和子女对其作品不一定都有研究。我还遇到过造假者拿着他造的假画给作者的夫人看,作者的夫人说真,还在画前照了相,以表示她鉴定此画是真的,作者的儿子在假画前照相的情况也有,有的作者的儿子还在假画旁做长跋。反之的情况也有,我从作者夫人手中买的真画,作者的子女愣说假。5、自己鉴定错了造成的。由于光线不好或缺乏资料而鉴定错了,买进假货。鉴定书画一定要在光线好的情况下看,光线不好,该看出的毛病看不出,致使发生鉴定错误,有的是我对一些作者的作品研究不够充分,以致发生鉴定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