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中国画精品是当今世界上最具投资前景的艺术资产,已获越来越多人认同并渐成各地艺术投资者的共识。偏低市值的中国画遇到中国经济起飞、国民生活水平提升的历史机遇, 正呈现大幅度升值的走势。
其实, 真正令优质中国画升值的持久动力并非只是供求关系, 而是其本身真正的珍贵价值。事实上 , 中国画精品自古就受到重视, 而且十分值钱。所谓一纸值万金, 绝非空言。历代皇帝及官贾都视书画精品为重要资产, 坊间百姓亦以拥有的名家字画作为传家宝世代珍藏。唐伯虎为何能活得如此潇洒, 皆因文章有价, 作品受到达官贵人们的珍视。
至于中国画市值目前为何会如此之偏低, 众所周知的原因是近百年来中国历史的机遇。自从晚清衰败引至八国联军入侵; 几经难辛, 民国革命推翻了清政府, 却出现军阀割据局面而引发了北伐战争; 跟着日本进侵中华, 人民经历了痛苦的八年抗战; 接着的是国共内战直至新中国的成立; 新中国成立后亦非一帆风顺, 其间波折重重, 并出现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在这整整一百年间, 中国人民陷于水深火热、流离失所、动荡不安的境况中。连温饱都成问题, 属于精神享受的艺术自然被忽视, 文化大革命再把传统的中国画艺术加以人为的贬低, 令中国画市值在文革后处于历史的最低谷。直至八十年代中国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国画市值才重新纳入回升的轨道。八十至九十年代中国画市值的上升主要因为港台、东南亚部分华人资金带动, 九十年代末及新纪元始, 中国画市值上升的动力改由中国日益增强的经济力量带动。若从八十年代初中国画市值开始回升算, 目前仅属初级起步阶段, 离回复应有的市值尚有相当遥远的距离。
事实上, 中国画是数千年来中国艺术家智能和心血的结晶, 她以成熟的艺术体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西方绘画艺术鼎足而立。
中国画作为东方文化艺术的精髓, 有着极高的成就。西方绘画强调光、色、面的外在表现, 中国画则重形、神、线的内在描写。两者互有特色, 各有千秋, 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国际艺术, 成为人类共有的珍贵财富。
但由于长期推广不足, 中国画的重大成就目前仍为世人认识不深, 其一是毛笔的运用技巧, 画家利用软、硬毛笔的不同属性, 运笔中以中锋、中侧锋、侧锋、顺锋、逆锋、旋转等不同笔法可造就千变万化的笔触轨迹, 用于描绘出各式各样丰富形象和质感效果 , 同时毛笔含水的干湿和用色的浓淡, 又可产生出各种奇妙的不可思议的效果; 其二, 中国画运用散点透视 (或称移动视点) 构图法, 打破了特定时空的束缚, 使创作更具灵活和思想性, 增加了作品的内涵; 其三, 中国画使用中国独有的宣纸, 色墨笔触在纸上可产生特殊的效果, 其幻变性和不可修改性大大提升了作品的难度, 使之成为世界上最难被模仿和取代的画种。
由于绘画作品可真实地反映各国民族在各个历史时期人民的生活、思想和审美, 对了解一个民族的发展、文化独特性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参考价值。同时, 绘画艺术是画家特殊的艺术思维和表现技巧的产物, 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唯一性。同时, 艺术精品通常是画家在创作高峰期, 即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及灵感丰富的状况下才能产生, 具有限量性。加上艺术品从来没有新旧、过时之说, 只有水准高低之分, 即具有永恒性的价值。
而且绘画作为最重要的视觉艺术品之一可以轻易地超越国界, 走进千家万户、走进世界各地博物馆之特殊属性, 使之成为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艺术投资收藏品项目。因此, 绘画艺术在世界各国都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价格处在各类艺术品之最前列。各国博物馆亦视绘画精品为最珍贵的国宝藏品之一 , 许多博物馆因藏有部分东西方名画而得以享誉国际; 西方众多富豪和企业机构亦因注重艺术品收藏而得以美名天下。所以, 近百年来经济领先东方的西方发达国家, 名画家的作品都达到不可思议的高价, 如凡高、毕加索等西方名家每幅作品价格动辄都达数千万至过亿元。即使是现代名家作品往往亦达数百万至数千万元, 一幅限量的名画印刷复制品往往亦可达数万至数十万元。相反, 中国画的市值目前却远低于属于工艺美术的瓷器,一件清代官窑瓷器现在已有四千多万元的成交纪录, 但中国画大师作品能过一、二千万成交价的至今仍凤毛麟角。当然这种反常的现象始终会改变, 皆因中国瓷器的国际性推广远比中国画来得早, 这与西方古董文物商及博物馆的较早推介有关。